郭可明,河北正定人,河北省十大当代历史名人之首。他自幼学习中医,聪慧敏误,刻苦求学,边学习边临床,15-20岁,他学习了大量的中医经典著作,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终生热爱中医事业,医风严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积极培养后人,将毕生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为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奉献了全部精力。
年到年,郭可明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辉煌成就,获得新中国政府第一个卫生部甲等奖,并于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年刚刚入夏,石家庄就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暴雨。大暴雨接连下了整整七天七夜,致使石家庄周边水库和河流水位猛涨,7月11日石宁堤决口,洪水奔涌而来,迅速淹没了这个城市。当时石家庄的平均水深有1米多,城里的许多道路、房屋、工厂、学校,都被浸泡在水中,而大桥街、民族街和南马路一带是石家庄地势最低洼的地区,这里的洪水最深达到一人多高。石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受灾,形势非常严峻。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半个多月洪水退去后,蚊子孳生,当时的卫生防疫条件有限,各种传染病蔓延开来,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乙脑经蚊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和东南亚地区。流行地区主要感染人群是10岁以下儿童。本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肢体拘挛甚至抽搐和脑膜刺激征等为特点,重型患者往往留有后遗症。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当时西医对乙脑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抽脑脊液、查血象、补体结合实验、输液;使用的抗生素以青霉素、链霉素为主;当时运用的镇静剂只有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再加上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剂;配合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敷降温等方法。鉴于当时西医对于乙脑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故而中西医合作基本上是西医确诊,以中医中药为主,配合西药支持及对症治疗的模式。在人们越来越认为“中医不能治疗急症”的今天,在不断地同急性烈性传染病以及感染性疾病作斗争的今天,郭可明先生治疗乙脑的经验仍在临床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经典古籍中并没有所谓“乙脑”的记载,但从乙脑的发病节气、以发热为主症,且具有强烈传染性等临床表现等方面来看,乙脑应该属于中医“温病”中“暑温”的范畴,暑病(暑瘟、暑厥、伏暑、暑风、暑痫、暑痉等)和瘟疫。《黄帝内经》: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所以治疗乙脑应当按照暑病和瘟疫结合整个温病的特点来进行治疗。
郭可明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总结出其病因为“毒热”,病机为外感毒邪,暑病与温疫并致,燥热伤阴,提出“清热”、“解毒”、“养阴”三大治疗原则。以白虎汤、清瘟败毒饮为主方,重用生石膏,配合使用安宫牛黄丸和至宝丹再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适度调整而加入“辛凉透邪、芳香开窍、芳香化浊、甘淡渗湿、镇肝熄风”等药品,制定具体措施。明确了中医临床辩证按照“轻、中、重、极重型”分型治疗的方案。轻型用石膏银翘汤(郭老经验方)清热解毒佐以辛凉透邪;普通型用白虎银翘汤(郭老经验方)清热解毒、辛凉透邪;重症型用清解养阴熄风汤(郭老经验方)清热解毒养阴、通络止痉息风;极重型用大剂清瘟败毒饮、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清热解毒、滋阴养液、镇肝息风、芳香开窍。其基础方为:生石膏、花粉、山药、黄连、黄芩、银花、连翘、大青叶、丹皮、茵陈、蜈蚣、全虫、犀牛角或羚羊角。方剂根据病人年龄、高热、昏迷等状况酌情加减。中医治疗方案重点强调了四点:
1、借鉴使用张锡纯的变通白虎汤治疗热病以及临床运用生石膏的经验
2、运用余师愚《疫疹一得》中治疗疫证善用清瘟败毒饮的经验
3、强调了关键药物的使用,比如生石膏与野台参配伍,组成人参白虎汤,重用羚羊角、犀牛角以及安宫牛黄丸以清热解毒开窍醒脑,重用蜈蚣、全虫等药镇惊止抽,平肝熄风,选用上乘金银花、菊花以清热解毒等;
4、总结治疗过程中“五忌三怕”:忌汗、忌泻下、忌利小便、忌用辛辣刺激兴奋等药、忌冷敷;怕过度穿刺抽血、怕不当使用镇静剂安眠药、怕过度输液。
当时西医对乙脑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抽脑脊液、查血象、补体结合实验、输液;使用的抗生素以青霉素、链霉素为主;当时运用的镇静剂只有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再加上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剂;配合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敷降温等方法。鉴于当时西医对于乙脑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故而中西医合作基本上是西医确诊,以中医中药为主,配合西药支持及对症治疗的模式。在人们越来越认为“中医不能治疗急症”的今天,在不断地同急性烈性传染病以及感染性疾病作斗争的今天,郭可明先生治疗乙脑的经验仍在临床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临床应用
方剂组成
(1)白虎汤:生石膏、天花粉、生山药、生甘草。
(2)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天花粉、生山药、生甘草、野台参。
2.方义
生石膏为治疗暑热、瘟疫之主药。
以天花粉易知母,是因知母苦寒性降,且脾胃虚弱,大便溏者忌用,和石膏并用影响辛凉透邪之意。脑炎患者本系内热耗阴,多显脉象无力,不宜苦寒下降之品以养邪伤胃,所以选用甘苦微寒之花粉易知母。天花粉能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解毒,通络,又其味甘而不伤胃,有补虚安中之誉。我们始终以天花粉辅佐石膏运用,似能减少肢体运动障碍之后遗症,盖凡藤蔓之根皆有活络之力,况且此品又有解毒之功,具体到治疗脑炎花粉优于知母。但并不是说知母不可用,如果患者表证已解,大便干燥,里热炽盛,也可酌情加入知母,苦寒泻热,性降润便,要灵活掌握,不可死板领会。
以山药易粳米。白虎汤中的粳米主要是固中气护脾胃,防止石膏性沉下降,然其作用远不及生山药。山药性平味甘,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津液稠黏,补肾填精,滋润血脉。为健补脾肺肾三经之药,滋阴养液之品。并因其煮汁稠黏能逗留石膏在胃,不致重坠速下。温热之病最耗阴液,以滋阴养液之山药辅佐,优于粳米。
甘草,味甘性平,生用微凉泻火,炙则补益三焦,有补脾、润肺、益精、养气、解毒、泻火、长肌肉、通九窍、养阴血、利百脉、除邪热、散表寒之功。同热药用之缓其热,同寒药用之缓其寒;使补药不至于骤,泻药不至于速。用于白虎汤中寓有甘寒化热,生津益胃之意,并取其性缓,使药力不至速下。
以野台参易人参,白虎汤加入人参取其生津益气。然古之人参出于野山,性本微寒,正当其用。后世之人参多为人工种植,恐虫为害,又多用砒石防之。砒石之性燥烈非常,因气化之故,参也燥热。燥热之药以治热病,本非所宜,故以味甘微寒之野台参易人参。《本草纲目》上说野台参功用可代人参,况且野台参的功用是补中益气,生津液,治烦渴,凡病后元气虚损皆可用。其性微寒,和石膏等药并用,以治体虚热实之病诚为良药。如无野产台参,东党参也可代用。其他参不可用,因多系人工种植,其性与野产者不同,且功用也有异。
二、中西医配合治疗问题
对于治疗脑炎,尤其是重型和极重型的抢救,中西医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如患者发生心肺衰竭而出现呼吸困难时,中医虽有处理方法,但远不及西医的输氧、注射强心药来得快。我们在治疗中有过不少输氧、注射强心剂争取了治疗时间而治愈的例子。患者痰涎壅盛有气闭身亡的危险时,西医采用器械吸痰是很好的急救方法。患者神志昏迷,不能饮食,不能服药,用鼻饲法便捷巧妙。在治疗中必须中西医紧密团结,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
三、一则重型乙脑病案
1.郭某某,男,8岁,学生
年8月19日发病,8月21日入院。
西医病历摘要:患者于三日前,突然发热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大便秘小便少,精神不振。
西医检查摘录:发育营养中等,神志尚清,眼角膜稍充血、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颈淋巴结肿大,头项强直,心跳速,呼吸音无异常,腹部平坦柔软,肝脾未触及,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迟钝,克尼格征(-)、巴宾斯基征(+)。化验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86%,单核细胞比值2%,淋巴细胞比值12%;脑脊液:细胞数:,球蛋白反应:(+),糖:40~50毫克。
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处理:住院后以常规护理,并予以5%葡萄糖毫升,注射后药物即时输入,发现昏迷、嗜睡,头部冷敷后,四肢厥逆加深。
中医检查:
主诉:自8月19日下午五点发现头痛、头晕,呕吐食物酸水。
检查:体温39℃,脉象沉数一息九至。
现症:发热,头晕、头痛,呕吐,头有微汗。
处方:
(1)安宫牛黄散六分,分二次服,隔三小时一次,白水送下。
(2)针穴:列缺三分,大椎三分。
[8月22日]
检查:体温38.7℃,脉象沉数,一息七至。四日无大便。
现症:精神不振,昏迷嗜睡,目直面赤,仍有头痛。
处方:
(1)茵陈三钱,粉丹皮二钱,粉赤芍二钱五分,钩藤二钱,栀子一钱五分,条芩五钱,柴胡二钱,粉甘草二钱,广犀角三钱,银花七钱,连翘一两,天竺黄四钱。以水八百毫升,先煮广犀角十五分钟,再纳诸药,更煮至三百毫升,三次服,隔半小时一次。
(2)紫雪丹四分,分两次服,隔二小时一次,白水送下。
(3)针穴:足三里寸,中脘八分,太渊八分。
西医检查:体温40℃,头痛,有时昏迷,头部强直,有呕吐,腹痛,仍无大便,反射正常,
治疗:青霉素油单位,肌肉注
射,每日一次。健康成人血浆每日两次,每次15毫升,肌肉注射。5%葡萄糖毫升皮下注射。肥皂水洗肛。
[8月23日]
中医检查:体温40℃,脉象沉数。
现症:抽搐,神志不清,昏睡,不知饮食。
处方:
(1)广犀角四钱,南银花一两,连翘一两,天竺黄四钱,茵陈五钱,粉丹皮二钱,粉赤芍二钱五分,钩藤三钱。栀子一钱五分,条黄芩二分钱,柴胡二钱,粉甘草二钱,大蜈蚣三条,全虫二钱。以水八百毫升,先煮广犀角十五分钟,再纳诸药,更煮至三百毫升,分三次服一小时一次。
(2)安宫牛黄散六分,分二次服,
隔三小时服一次,白水送下。
(3)针穴:(上午针)上星三分,人中二分,承浆二分,中脘八分,曲池八分,足三里八分。(下午针)十宣微出血,人中二分,承浆二分。
西医检查:体温40℃,意识昏迷,颈部强直,抽搐呕心,腹壁反射消失,克尼格征(+),巴宾斯基征(+),白细胞15,5%葡萄糖盐水毫升,皮下注射。
[8月24日]
中医检查:体温40℃,脉象八至以上。
现症:神志不清,四肢仍稍见凉,昏睡,抽搐较少。
处方:
(1)羚羊角五分,广犀角五钱,银花一两,连翘一两,天竺黄四钱,茵陈五钱,粉丹皮二钱,赤芍药二钱五分,钩藤三钱,栀子一钱五分,生石膏二两,花粉二钱,条黄芩三钱,柴胡二钱,粉草二钱,大蜈蚣三条,全虫二钱,生山药六钱。以水八百毫升,先煮羚羊角、犀角、生石膏十五分钟,再纳诸药同煎,煮至毫升,分五次服,一小时一次。
(2)安宫牛黄散六分,分二次服,两小时一次,白水送下。
[8月25日]
中医检查:体温38.5℃,脉象一息七至。
现症:热减,两目发赤,目不识人,腹胀减轻。
处方:
(1)内服方剂同煎。
(2)安宫牛黄散用法同前。
西医检查:症状如前。
[8月26日]
中医检查:体温38.5℃,脉象一息七至。
现症:烧热见退,四肢依然见厥,两眼发赤,目不识人。
处方:
(1)羚羊角五分,犀角尖五钱,银花一两,连翘五钱,天竺黄四钱,茵陈四钱,粉丹皮二钱,赤芍药二钱五分,钩藤三钱,蜈蚣四条,全虫二钱,柴胡二钱,生山药六钱,花粉
钱,粉草一钱。以水一千二百毫升,先煮羚羊角、犀角尖十五分钟,再纳诸药,同煎至四百毫升,分五次服,一小时一次。
(2)安宫牛黄散六分,二次服用,一小时一次,白水送下。
(3)针穴:肩髃一寸,曲池一寸,合谷五分,风市一寸,足三里八分,留针5分钟。
西医检查:发热嗜睡,昏迷头痛,颈部强直,膝腱反射、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均消失,巴宾斯基征(+)。今日起停用血浆注射,脊髓液细胞数14个,蛋白1(-),糖1(-),2~5(+)。
[8月27日]
中医检查:体温38℃,脉象一息六
至。
现症:病状较前稍好,仍无大便,小便利。
处方:
(1)羚羊角三分,犀角五钱,银花一两,连翘五钱,天竺黄四钱,茵陈四钱,粉丹皮二钱,赤芍二钱五分,钩藤三钱,蜈蚣三条,全虫二钱,柴胡二钱,生山药六钱,花粉三钱,粉草二钱。以水一千二百毫升,先煮羚羊角、犀角十五分钟,再纳诸药,煎至四百毫升,分五次服,一小时一次。
(2)针穴:刺列缺三分,大椎三分,中脘八分,足三里八分,太冲三分,陶道三分,身柱三分,人中二分,承浆二分。
[8月28日]
中医检查:体温37℃,脉象较前缓和,一息五至多。
现症:已能翻身,仍不大便,目不识人。
处方:羚羊角三分,犀角五钱,银花四钱,连翘五钱,天竺黄三钱,茵陈三钱,粉丹皮二钱。生杭芍三钱,当归身二钱,钩藤二钱,蜈蚣三条,全虫二钱,生山药六钱,粉草二钱。以水一千二百毫升,先煮羚羊角、犀角十五分钟,再纳诸药,同煎煮至四百毫升,分五次服,一小时一次。
西医检查:嗜睡、昏迷、头痛,颈强直,膝腱反射消失,克尼格征及巴宾斯基征(+)。食欲尚可,小便正常。
[8月29日]
中医检查:体温37℃,脉象缓和,一息五至。
现症:诸症状均见好转,唯不见人。
处方:南银花五钱,连翘四钱,杭白芍四钱,天竺黄五钱,地龙三钱五分,粉草二钱。以水八百毫升,煮至一百五十毫升,三次服用二小时一次。
西医检查:有时昏迷,食欲较好,大小便正常,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克尼格征及巴宾斯基征(+),今日停用青霉素注射。
[8月30日]
中医检查:体温36.9℃,脉象缓和,一息五至。
现症:诸症逐渐好转,唯食欲不思,目稍能见人。
处方:照昨日的原方,煮服法同前。
西医检查:如前,很少有昏迷,白细胞总数:。
[8月31日]
中医检查:体温37.1℃,脉象缓和,一息五至。
现症:精神已好转,食欲增进,大便无,小便可。
处方:
(1)南银花八钱,生山药四钱,炙草二钱,礞石五钱研,以水四百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分二次服二小时一次。
(2)外用蜜导煎一条纳入肛门内。
[9月1日]
中医检查:体温37.1℃,脉象缓和,一息五至。
处方:照服原方。
[9月2日]
中医检查:体温37.1℃,脉象缓和,一息五至。
现症:有时自觉发热,食欲增进,二便正常。
处方:
(1)广犀角二钱,南银花五钱,茵陈三钱,地龙二钱,生杭白芍四钱,粉甘草三钱,天花粉二钱。以水六百毫升,先煮广犀角十五分钟,次纳诸
味,煮至二百毫升,分二次服,一小时一次。
(2)安宫牛黄散四分,两次服用,隔两小时一次,白水送下,今后停药。
补体结合实验:8月23日阴性,8月29日阴性。
评注:
本例病势严重,根据其脉象,体温症状,系湿热内蕴,邪入心包。与轻症比较,症状基本相似,但是严重程度以及治疗中好转的时间明显延长。初期高热不退,头痛、呕吐,脉象沉数,考虑湿热内蕴、蒙蔽心包,8月22日方用犀角、银花、连翘、茵陈、栀子、丹皮等以清热凉血、清热解毒为法,用柴胡、黄芩取小柴胡汤意清解少阳邪热,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经治疗效果不明显,发热未减,并且出现明显抽搐,故加入大蜈蚣、全虫以息风止痉,之后患者抽搐减轻,但是患者高热当天未减,故于8月24日方中加入石膏二两,羚羊角五分以清三焦和心经的邪热,这之后患者发热明显好转,之后以本方出入,坚持守方不移,终获痊愈。从本病例可以看出清热解毒,重用石膏退热的显著疗效,以及辨证准确和守方的重要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