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的福音
为了更好的防治小儿手足口病国内外专家在临床上不断探索得出结论:抗病毒的唾液酸酶抑制剂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的辅助治疗重要方法。
手足口病(HFMD)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FV71和科萨奇A16型(CVA16)等一种或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1-5岁的婴幼儿,3岁以下的小儿发病率最高常以手、足、臂、口腔等部位出现丘疹、地疹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可出现神经性肺水肿、脑干脑炎等神经系统损害,常会危及小儿生命。由于其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对婴幼儿危害巨大,且易引起局部人群不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蔡志军,刘小生,刘跃梅几位专家运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治小儿手足口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选择年4-7月在院儿科收治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例。诊断标准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纳入标准:符合HFMD诊断标准中普通型;发热和出现皮疹症状时间48h;年龄1-5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官严重原发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患儿及奥司他韦过敏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川白床表现口腔勤膜地疹和溃疡,同时手、足、臀部均有斑丘疹、地疹,疱内有少量液体;均有不同程度发热,C45例、38-C58例、C17例,起病时间均为3天左右。将例普通型HFM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2组均给于口腔护理、皮肤清洁,月夜温38.50C时给予布洛芬口服退热;对伴有下呼吸道感染、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者予抗生素治疗;口腔疼痛不能进食者,予能量合剂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一15mgkg-d一‘加入0.9%r氯化钠注射液一m1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2,5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按用药后体温下降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判定临床疗效。显效:用药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4天内皮疹全部干燥结痴,且无新皮疹出现;有效:用药3天内体温正常,5天内皮疹全部干燥结痴,且无新皮疹出现;无效:用药4天体温才降至正常,6天后皮疹才全部干燥结痴,或又有新皮疹出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o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年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发病患儿表现为手掌、足心及口腔勤膜水地疹为特征。手足口病多由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玩具、衣服等由消化道间接传播[ca。近几年来,我国多次爆发手足口病疫情,手足口病的治疗与防控已成为了一项公共卫生问题。且重症手足口病发病迅速、变化迅速、恶化迅速,易出现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导致患儿死亡,引起局部恐慌。
手足口病发生发展传染迅速,口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抗病毒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磷酸奥司他韦是选择性的唾液酸酶抑制剂(又称神经氨酸酶)。唾液酸酶是病毒表而的一种糖蛋白酶,其活性对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和感染胜病毒在人体内进一步播散关系密切,通过抑制唾液酸酶,可起到阻}卜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播散的口的。奥司他韦口服给药在胃肠道被迅速吸收转化为奥司他韦竣酸盐进入体内循环,其活性代谢产物在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勤膜、口腔、中耳和气管中均可达到较高的抗病毒浓度。同时磷酸奥司他韦不影响人体感染后的正常体液免疫反应。主要由位于肝脏和肠壁的酷酶将其几乎完全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竣酸盐),通过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99%的活性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
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发热、皮疹时间明显缩短,疗效显著。且《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版)》及关国FDA磷酸奥司他韦用药指南提出,磷酸奥司他韦可用于3个月小儿甲型HINI流感的治疗和预防,说明磷酸奥司他韦的安全性较好。另有数据表明,奥司他韦颗粒可通过小儿的血脑屏障,对于手足口病病毒引起的脑干脑炎也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四。但由于磷酸奥司他韦是一个较新的抗病毒药物,且靶向唾液酸酶,其体外的抗EV71,CVA16等病毒试验尚待进一步完善。而其对于手足口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感谢北京白癜风医治医院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htqc.com/zz/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