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却又是令我们瑟瑟发抖的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期。手足口病则是主要的罪魁祸首。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且会复发,学龄前儿童又是易感人群。虽说大部分都可自愈,但为了不让宝宝受病毒折磨,请家长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卫生习惯,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顾名思义,就是手足、口咽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常伴有口痛、咳嗽、流涕、厌食、低热等症状,多数症状较轻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临床症状体征:根据发生发展过程,分为以下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传播途径有哪些?手足口病如何预防?万一得手足口病怎么办?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同时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
及时退烧,注意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头疼、呕吐等立刻就医。
补充营养,注意饮食01.饮食要少量多餐,清淡营养,以软烂或流食物为主;
02.不宜热饮热食,或食用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口腔内部疼痛,引起儿童厌食;
03.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残留物感染。
伤口护理,注意卫生01.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挠破患处;
02.切勿用针挑破皮疹,引发感染;
03.皮疹破损处及时涂上消炎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04.选择柔软透气的衣服、被褥,多晒太阳,保持清洁。
如何预防?
得了手足口病,并不能终身免疫,所以预防很关键。
1、6个月-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EV71疫苗。
2、讲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3、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5、玩具、衣物、床单等要及时清洗、消毒。
6、二胎或多胎家庭中有孩子感染,务必严格隔离。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
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
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早和幼儿园请假即可。
希望这篇手足口病预防指南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相关知识,并引导宝宝做好预防工作。
让我们一起为宝宝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
(2)《卫生部通报全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情况》;
(3)《年中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及预防措施分析》。
竹山县人之初幼儿园,欢迎亲爱的家长朋友来园咨询、参观!!!
竹山县人之初幼儿园常年招收3---6岁适龄儿童教育刘园长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