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现在,你在路上随便抓一个30岁以下的人问他,你知道朱令吗?
他大概率会说不知道。
但如果时间倒退29年,你再在路上问一个人,你知道朱令吗?那很可能会有人认识。
年,才21岁的朱令,才貌双全,即使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都是十分亮眼的存在。那时的朱令,会弹古琴,会游泳,既是学校民乐队的骨干又是市二级游泳运动员。当时的她,成绩优异,也很努力,刚报名了德语课程,准备拿到双学位后找机会去德国留学深造。
而朱令的父母,也不是普通人物。据悉,朱令的父亲吴承之是北京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母亲朱明新是中国远洋公司工程师。这两位高级知识份子在那样的一个年代,从校园恋爱起步,先后生下大女儿吴今、小女儿朱令(小女儿随母姓),两个女儿均才貌双全,知书达理。在他人看来,这是一个完美的、受人尊敬的、充满着美好希望的一个家庭。
但是岁月的洪流却接二连三卷走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幸福与安宁。
朱令一直记得,在她读初三那一年,已经考上北大、前途无限的姐姐吴今在郊游时候不幸坠崖身亡,在当时,这也是一起疑点颇多的案子,吴今身上整齐的衣物让她看起来不像意外,但苦于没有更多的证据,最后只能以意外事故结案。
在姐姐吴今意外离世之后,四口之家变三口之家,收起悲痛的心情,一家人都很默契地不提起吴今的名字,只求能把剩下的日子过好。因为姐姐的离开,朱令也很努力,考上了不逊于姐姐的清华。在那时候,想必朱令的父母也在她的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看到了属于自己已逝大女儿的光彩熠熠。
可惜,命运却连自己最后的小女儿都没放过。
年的9月,清华校园的树叶悄无声息地变黄,朱令正好好地学习着她的德语,突然她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
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前去检查,又没有发现什么,而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又莫名其妙地复明。此后有过几次,都是离奇失明又离奇复明。朱令感觉十分蹊跷,但紧张的学业让她没法深究下去,她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到了11月24日,朱令记得,那是自己的生日,她的父亲到学校里看她,她又开始感觉腹痛难忍,去医院检查依旧找不到症结所在。而在之后,疼痛开始蔓延到其它关节,朱令原本茂密的长发也无端掉落,但是心系学业的她在每次出院后又会匆匆回到学校里学习。
殊不知,在那时,如果朱令能暂时远离她热爱的清华校园,或许还不至于落得如今的下场。然而,时间不可重来,朱令也无法预料到自己的身体会进一步恶化,到了第二年,到了下一个学期,莫名的疼痛再次袭来,越来越严重,朱令最终因为剧痛昏迷住院。当时有医院探望朱令,在那时候,朱令一头茂密的长发已经掉完,全身上下密密麻麻的都是管子,紧闭着双眼醒不过来。
当时负责朱令事件的医疗专家颇多,多次检查后,专家们下了个结论,他们怀疑朱令是因为铊盐中毒。
这个结果让当时的人们都吃了一惊。
可能大家未曾听过铊盐,但一定知道有一种东西叫老鼠药。老鼠药的毒性有多大不用小编解释,而在过去,“铊”这个金属元素常用来做老鼠药,但在那时候的北京,能够接触这类轻金属的人并不多,满打满算不超百人。
而“铊”这类轻金属元素带来的症状更是吓人!内服大量铊盐的急性中毒患者常在数小时到24小时内出现症状,如恶心,呕吐,口炎,腹痛,腹泻,可有出血性胃肠炎(或有便秘),皮肤,粘膜出血,心动过速及其他心律失常,血压升高,肝,肾损害,脱发,多发性神经炎症状,部分病儿发生急性铊脑炎,出现头痛,嗜睡,精神错乱,幻觉,惊厥,震颤,谵妄,昏迷等,重症病儿并有肺水肿,呼吸困难以至呼吸衰竭,休克等,可于数日内死亡。
这么一类难以接触又毒性剧烈的轻金属,为何会让朱令遇到,又因其遇害?
因为实在过于蹊跷,受制于当时的条件,专家们只敢说有这个可能,却不敢打包票一定是。一筹莫展之际,清华学子们坐不住了,他们发起了第一个互联网求助,通过刚刚兴起的互联网,求助国外的医疗专家。10天的时间里,共计18个国家的专家回信封,接近三成专家认定是铊中毒。年4月28日,朱令父母把女儿的毛发组织送去实验室检验。说是实验室,其实是某个教授早年间购置的一个设备,封存很久,朱令父母奔波许久才找到,经过检测,才发现朱令体内的铊含量已超过1个致死量。而这时候的朱令,因为铊中毒造成的损害无法逆转,即使后面通过“普鲁士蓝”试剂捡回一条小命,但也落得个双目失明,下肢瘫痪,智商只剩7岁的悲惨下场。
吴先生和朱女士的两个女儿,一个英年早逝,一个瘫痪失明失智。
命运向他们开了个最残忍的玩笑。
事情走到这一地步,清华才女朱令为何铊中毒引发了全民的热议,如此高浓度的轻金属进入体内,多半是吃进去的。那么,谁可以接触到这类毒性物质?又是谁如此歹毒,把一个风华正茂的花季少女害到如此地步?
在警方的调查中,三位研究生同学都具备接触到铊的条件,其中,和朱令同一宿舍的孙维最为可疑。而在警方进入朱令宿舍搜查的时候,也发现了朱令一些普通的洗漱用品离奇失窃,警方大胆推测,极有可能是投毒的恶人在朱令的洗漱杯具上涂抹“铊”这类致命元素,才导致朱令中毒,而这也能解释朱令前期的症状为何时好时坏,因为在她住院或回家的时候,她体内的铊元素没有增加,症状自然会好点。
在当时,孙维会成为最大的嫌疑人并非无稽之谈,有同学跟警方反应说,孙维家境优越,家中不少人从政,但是因为在诸多领域做不到朱令那般优秀,心胸狭隘的孙维也在外多次诋毁朱令。除此以外,传言中孙维也拿过朱令的杯子,不排除是在那时候开始投毒。而对于朱令而言,孙维是一个无法好好相处的“好朋友”,她自己也能感受到孙维投射在自己身上的恶意,但善良的她,却只为无法成为孙维的好朋友而苦恼。
如果回到年,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去告诉朱令,快逃吧,逃回家里去,逃回深爱你的父母身边去。
可惜没有时光机器,29年过去了,被投毒的朱令仍旧无法生活自理,她的康复治疗和衣食起居都由父母负责。而当年的投毒案因为证据不足,最后只能让孙维无罪释放,心虚的她或许也知道自己在国内无法生活,跑到了国外去,并改名“孙释颜”。
她倒是能“释颜”,朱令一家又如何能释怀?
这29年时间里,不少人都在为朱令鸣不平,但更多的人已经淡忘了这个被毁掉人生的女孩子,她前21年的所有付出化为灰烬,但却只能和父母一起,打碎牙,和着血和泪一起往肚子里吞。
她的名字,更多的是在一起又一起类似的投毒案件出现之后被提起,许多人会在那个时候突然想起“欸那个被投毒的朱令怎么样了?”,接着又不无唏嘘地感叹一声“天可怜见,这么好好一个女孩子,这么多年了仍旧没有等来属于自己的正义”。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老百姓,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便是一场雪崩,人们会逐渐遗忘朱令,也源于十年前开始,朱令父母开始逐渐谢绝媒体们的采访,这对高知父母,收起所有的不甘,平静无声地照顾起了朱令,只为维持女儿的“尊严”。而在二老的悉心照料下,朱令也逐渐有所好转,在后续的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朱令变得爱笑、偶尔能说一些完整的句子,甚至偶尔“灵光乍现”,能记起以前的一些事,突然想起自己要去实验室做实验,又或者想起古琴演奏里哪个细节的对错。朱令的父母在这种平静的生活里寻找这些“她过得越来越好”的小幸福。
29年的时间十分漫长,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朱令的病情也恶化过,父母亲都相继生过病做过手术。在前些年的疫情开始时,许多人都在关心朱令一家的情况,幸运的是,这一家人在平静之下隐藏的坚韧,让他们没有被任何困难打倒。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29年过去了,朱令很快就要迎来自己的50岁生日,而她的父母也走到了老年阶段,如若朱令的父母离开,又会有谁来好好地照顾她?而她这29年迟迟未等到的正义,又要在何时,来到她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