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孕期课堂孕妈妈与新生儿的成长学园
脐疝多发生于新生儿,不过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常见病。
之所以会发生脐疝,是由于宝宝的肚脐还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
一、患脐疝的原因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二、脐疝的诊断检查脐部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尤其在婴儿啼哭时更为明显,一般无其他症状。由于婴儿腹壁及疝环均较柔软,嵌顿甚为罕见。一般只需要做腹部X线片,就可了解有无肠梗阻征象。
三、脐疝的表现在新生儿出生不久后即可见到脐部有鼓起的圆形小肿块,小的像樱桃,大的像核桃,安静或躺着时小肿块可鼓得大而紧张。若用手轻轻压回去,还可听到“咕嘟”一声,感到有一股气从小肿块里挤回肚子里去了,这就是脐疝。
有时孩子哭闹不安,解开衣服看到脐疝突出来了,家长就以为是脐疝引起的哭闹。其实患脐疝的孩子一般并无痛苦,个别可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很少有孩子因为肿块过度膨胀而出现腹痛、呕吐等嵌顿症状。
四、脐疝的治疗个别脐环偏小,小儿又爱哭闹,屡发脐疝嵌顿者,可试用“弹性腹带”,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通常在白天佩带,夜睡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以起到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腹带操作较简便,家长完全能够胜任。
另一种方法为“胶布粘贴法”,以加速脐孔闭合。粘贴胶布应为医用胶布,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一侧胶布端剪小像舌头样伸出(长约5厘米),另侧胶布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舌头样胶布插入后粘贴。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粘贴时必须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
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使用中注意保护皮肤,防止起泡糜烂。为防止胶布滑脱,外面也可加弹性带(松紧带)。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五、患脐疝后的注意事项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腹壁增强自愈。
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
六、护理的要点1.新生儿期的脐疝不必给予特殊治疗,但与脐部接触的内衣要柔软。
2.凸起的部位,遵医嘱可用脐疝带包裹。
3.避免宝宝哭闹。
-End-
相关内容
湿疹难缠,我该怎么保护宝宝?(下)
湿疹难缠,我该怎么保护宝宝?(上)
宝宝为何会消化不良?
吐奶是因为宝宝吃太饱?其实是因为……
宝宝总是拉肚子,难道肠胃有问题?(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在看”,转发分享哦~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