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儿童健康
托起明天希望
——医院很多宝妈应该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A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宝宝睡觉时,出汗特别多,孩子是缺钙了吗?还是热的啊?
家长B传说中,孩子出汗多是“缺钙”“体质虚”的表现。
家长C真的是这样吗?
本期嘉宾
医院儿保科主任高铁英主任医师
宝宝出现睡觉爱出汗,是缺钙了?高铁英主任:门诊就诊的患儿中,经常会有因宝宝睡觉爱出汗而前来就诊的。通常,家长在发现宝宝经常多汗时,往往在就诊前,基本上都给宝宝补充过钙剂,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才来就诊的。
宝宝爱出汗的症状可分为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一般情况下,宝宝入睡后2~3小时之内头部出汗是正常的。
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
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父母不必担心。
病理性多汗:多见于佝偻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除了表现多汗以外,还会有易惊、易激惹、睡眠不实等表现,个别的孩子还会出现手足抽筋的情况,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这种情况医院就医,进一步做有关的检查。除了佝偻病,患有贫血、结核病的儿童也会有多汗情况。前者会同时出现面色不红润,食欲下降,后者同时还常伴有低热、消瘦等症状。这些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带孩子及时就医。在儿保门诊,家长口中说的“缺钙”,其实更多的指向是“佝偻病”。佝偻病大多是营养性的疾病,不仅仅和缺钙有关也和维生素D息息相关。而佝偻病除了多汗等症状,它还会让孩子的骨骼发育出现一些变化。
家长们在日常养护孩子的同时要注意宝宝身体的以下变化:1.宝宝多汗,与温度无关,特别是趴睡后头部出汗,使其头颅不断磨擦枕头,时间久了可见枕秃圈。
2.哭闹不止,夜惊,醒后哭闹难入睡。
3.出牙延迟或顺序紊乱、牙齿易松动和崩折,过早脱落。
4.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不如以往活泼。
5.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6.前额高突,形成方颅。胸骨突起、肋骨常有串珠肋,肋缘外翻。
7.宝宝的肌肉松弛,容易有驼背、“蛙状腹”的外观;大年龄的孩子还会出现脊柱的侧弯。
8.下肢出现“X”和“O”形腿。
9.孩子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生病的同时又出现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敏的问题
#专家提示:
有以上的情况出现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大多数的佝偻病及时治疗,孩子都会恢复健康的体魄,大可不必过分焦虑。当然,佝偻病属于儿童期的慢病管理,它的治疗周期相对长,家长要带孩子定期随诊。
高铁英
主任医师医院儿保科主任诊治专长:儿童各类营养性疾病及发育行为性疾病。专家出诊时间:周一、周二上午、周三全天(节假日除外)高铁英,女,主任医师,医院儿保科主任。年7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儿科专业,年4月获得大连医科大学儿内科硕士学位。医院儿内科工作10年。医院、北京大学六院、医院、医院进修儿童保健、儿童心理及精神疾病、癫痫病神经心理评定。在儿童营养、生长发育领域较早开展了骨龄、骨密度、下丘脑-垂体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功能检查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及营养咨询工作。对难治性佝偻病、不明原因的生长迟缓等疾病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大连地区较早开展了婴幼儿多种量表的神经心理发育评定工作,推动了儿童早期认知功能评估在临床的应用开展。尤其针对孤独症儿童较早开展了CARS、Pep-R评估、ABA行为治疗、结构化训练等工作,是大连市较早开展孤独症诊断和训练的专家之一。在其他儿童心理和行为疾病的诊疗上也做了大量工作,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障碍、学习障碍的诊断和药物、非药物治疗。近年来负责小儿癫痫病的神经心理评定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心理发育行为学组委员;福棠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学组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儿童保健与发育行为学组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辽宁省分会儿童保健委员会委员;东北三省发育行为协助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大连市青春期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优生优育协会理事。承担大连医科大学本科生及留学生《儿内科学》中、英文理论授课及实习培训。承担辽宁省儿内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参与编写《儿科疾病临床诊治指南》。参与省市立项科研课题4项。引进市局新技术7项。撰写核心期刊及国家级论文十余篇。链接:您可能需要的科普
(▼点击文字查看详细内容)
????1.早产宝宝怎么吃更健康?
????2.孩子嘴“烂”了,就一定是口腔溃疡吗?
????3.超声检查需要注意什么呢?
????4.小心“冬季呕吐病”
……
本期投稿:儿保科(转载须经授权)本期图片: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本期编辑:蓓蕾V·C本期校对:李晓彤?您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