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眼科学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

神经眼科学是介于神经科学和眼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包括的范围主要为视路、瞳孔、眼球运动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眼征等。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影像学的迅猛发展,为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影响。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得神经眼科学方面的病例在世界范围内空前地增多,许多以前不认为是神经眼科方面的疾病也被逐步归入神经眼科范畴。

目前临床神经眼科学方面有以下几个热点:

(1)颈动脉狭窄相关眼病;

(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相关眼病;

(3)视神经管骨折的高分辨率CT诊断;

(4)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对于这几个热点问题,我们相应地从临床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颈动脉狭窄相关眼病

颈动脉狭窄是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的常见周围血管疾病,是缺血性脑病、缺血性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眼部缺血性疾病及其治疗国外眼科同行已有初步报告。颈动脉狭窄可以导致多种眼缺血性疾病。急性期常表现为一过性黑朦、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慢性期常表现为: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慢性眼缺血综合征,后者可以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导致永久性失明。

临床上,各种眼缺血性疾病可以表现出由轻到重的多种症状,当缺血属于短暂性发作时,单眼或双眼的一过性黑朦是最常见的症状,同时可伴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当缺血严重而持续时,可出现永久性视力损伤,导致单眼全盲或部分盲。不论是一过性还是持续性的,在出现眼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0.3%已经发生了50%以上的颈动脉狭窄。

这提示我们,当发现患者有眼缺血性疾病时,要考虑到患者有颈动脉狭窄的可能。

眼科医生怀疑患者患有颈动脉狭窄时,应对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或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筛查,当发现脑血管狭窄后,脑血管造影是最终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在治疗方面,医院神经外科和介入治疗科已逐渐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支架成形术手术。

二、视乳头水肿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v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病死率较高。近年来,由于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技术的普及应用,该病的诊断率不断提高。

颅内静脉窦由硬脑膜的骨膜层和脑膜层在特定部位相互分离而形成的腔隙,与脑静脉同属于颅内静脉系统,收集脑浅层及深层静脉的血流。静脉窦内无静脉瓣,且血流缓慢,血栓形成时易引起静脉窦闭塞造成颅内高压,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CVST造成颅内高压引起视乳头水肿、复视、视力下降等眼科症状,患者就诊于眼科时,医生往往考虑到脑部肿瘤、出血、炎症等,却考虑不到本病,早期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引起失明甚至危及生命。

CVS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且变化多端,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和脑皮质受损表现。约70%~75%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5],约20%~40%的患者只表现为良性颅内压增高[6]任何年龄均可发生CVST,平均发病年龄为37~38岁。

临床上多急诊行CT检查,但10%~20%无异常发现,且缺乏特异性表现,阳性率低,主要表现高密度三角征,流空三角征及脑缩小。MRI/MRA为临床上首选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脑静脉血栓并反应血栓的病理基础及演变过程,比CT更敏感、更准确。MRV中可发现闭塞静脉流空影消失。DSA是诊断的金标准,敏感性高,诊断准确率可达75%~%。同时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蛋白质增加,出现白细胞。

尽管人们对CVST的认识逐步提高,但临床上正确诊断此病仍存在一定困难。在只有头痛或视乳头水肿时,正确诊断此病的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应行脑脊液或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其中以DSA为金标准。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神经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诊断,临床上要与脑梗死、脑出血、颅内肿瘤、脑炎相鉴别,海绵窦血栓形成时眼科要与眼眶蜂窝组织炎、颈动脉海绵窦瘘相鉴别。

三、视神经管骨折的高分辨率CT诊断

视神经管骨折是常见的外伤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视神经管骨折对视力威胁较大,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过早期明确诊断、积极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可保留部分视力。因此早期明确诊断非常重要。高分辨率CT(highrsolution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htqc.com/tslf/6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